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型市场监管步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2022-05-09 16:50:3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加快达州市场监管现代化步伐,构建精准有力、开放包容、高效便民的市场监管体系,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场监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达州市场监管“1355”战略,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一体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为达州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经商办企业、商品消费、饮食用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目标导向,服务发展。遵循市场监管规律,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紧扣市委“157”总体部署,聚焦达州发展大局和全市中心工作,更新监管服务理念,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全力推进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试点示范,争创一流。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全力争创市场监管领域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以创促建,推动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争先进位、创新发展。

二、主要目标

——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确保食品安全抽检量达5批次/千人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2分以上,全市无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力争2022年,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到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搭建知识产权创新运用平台,增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能力。力争到2024年,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县2个、示范企业10家,年均新增注册商标6000件、授权专利3000件,累计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20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构建民营经济标准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全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等示范试点,确保达州民营经济发展指数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力争到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220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以上,民间投资占比达63%以上,成功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争创全国放心消费城市。重点打造示范街道(乡镇)10个、景区10个、行业3个、商圈2个、示范店100个,强化示范带动,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向各行业拓展延伸,不断提升全市消费市场安全度、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体验舒心度。力争到2024年,成功创建全省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到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放心消费城市。

——争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服务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打造集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标准孵化、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全要素、多功能、高效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面提升达州天然气锂钾产业在全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修)订15项,新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获批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三、主要措施

(一)突出市场主体壮大,开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

1.实施市场主体“翻一番”计划。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探索容缺受理等方式,不断优化前置审批和企业登记办理流程。优化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深化经营范围登记改革。探索推行“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实现关联涉企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0.5个工作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加大对市场主体及经营场所禁设文件的审查力度。建立企业歇业、撤销登记、强制退出等制度,提升企业退出的便捷度。力争到2025年,市场主体总量达46万户以上,企业总量达12万户以上;市场主体密度达800户以上,企业密度达220户以上。

2.实施民营经济“双提升”计划。聚力建设万达开民营经济引领区,破除隐形壁垒,突出大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持“三大重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建设和经营,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企业“开天辟地”的良好局面,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保持连续高速增长;用好用足税收、信贷、社保等惠企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推进民营企业雁阵培育和企业家梯次培育,切实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3.实施知识产权“三促进”计划。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导航机制,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催生新经济新动能,加强知识管理和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发展;依托产业创新技术揭榜攻关项目,聚焦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培育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打造一批高知名度商标、地标,加强知识产权开放合作,促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多样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鼓励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强化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4.实施产业服务“全链条”计划。围绕“3+3+N”现代产业集群,聚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高频事项,打造“万市兴”市场监管综合服务平台,贯通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运营、质量提升、技术支撑、广告宣传、退出市场等全生命周期链条,提供“一揽子、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金融服务、养老服务等自愿性认证力度,推动广告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成功建成玄武岩纤维国家级检验监测中心。

(二)突出市场供给提品,开展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行动。

1.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深化农贸市场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川渝食品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强化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以疫苗为重点的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专项整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药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积极引入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手段,鼓励电梯、气瓶等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投保相关保险。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智慧监管,坚决守牢市场安全底线。

2.加强权益保护。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诉转案”力度,提升消费维权能力和水平。推进12345热线平台和全国12315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持续完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媒体等多位一体的消费维权格局,优化维权流程,降低维权成本。加强消费投诉信息分析,定期发布消费风险报告。推进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健全消费后评价制度。完善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加强“消费纠纷在线解决(ODR)”企业管理。深化养老、健康、家政、文旅等领域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动。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创建活动,鼓励实施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以消费环境的优化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3.提升质量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建立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不断扩大高质量服务供给。大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质量需求能力,为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改进提供“一站式”服务,实施质量技术精准帮扶。以天然气、锂钾、玄武岩纤维、富硒、苎麻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重点产业,以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等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强化高品质消费供给。

(三)突出市场秩序优化,开展服务社会高效能治理行动。

1.持续优化竞争环境。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大力破除各类行政性垄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强化竞争行为监管,规范平台经济竞争秩序,严防资本无序扩张。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打假维权机制,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行业领军企业、老字号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商业标识、商业秘密的保护。研究支持直销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直销业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完善线上传销监测查处工作机制,提升网络传销监测水平。

2.持续优化诚信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实现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探索企业信用指数研究,强化市场监管领域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建立告知承诺事项信用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事中事后核查,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整合市场监管领域涉企信息,实现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生产许可、监督抽查、产品认证、行政处罚等信息“应归尽归”,及时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推送至有关主管部门。强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归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依法公示,与市信用信息平台、“互联网 监管”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

3.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推动食品、药品、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深入开展各行业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重点治理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机场、铁路、供水、供电、供气、商业银行等领域乱收费情况。强化自然垄断行业计量监管,加强公共事业服务质量评价,提升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治理规范移动端互联网广告。深化“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春雷行动”等专项整治。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严查严惩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四)突出市场空间拓展,开展服务对外高水平开放行动。

1.全面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广泛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推进地方标准与国家、国际标准兼容。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项目和协同制度研究,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开展海外布局。加强“中欧班列”产品贸易双方在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交流和磋商,推动检验检测结果与数据互认,争取更多通用型技术标准,实现“一个标准、一张证书、区域通行”,助力达州产品更好“走出去”。

2.营造兴商环境。推动达州市纳入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联系点,积极争创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有序、充分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助力外部投资和先进技术“引进来”。

3.推进协同监管。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机遇,推动实现跨区域“服务标准互认、监管规则互通、发展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市场监管服务水平。推动“川冷链”“渝冷链”数据互通共享,织密织牢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护网”。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知识产权高地框架协议》《万达开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全力服务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

(五)突出市场监管塑能,开展做强监管高标准支撑行动。

1.强化现代治理。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风险监测、综合执法及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质量、价格、广告、网络交易、知识产权等智慧监管。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监督,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责边界。健全市场监管领域议事协调工作制度,完善部门定期会商沟通协调、重要情况及时通报、重点工作协同联动等机制,实现多部门联动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三方机构、群众、媒体的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场监管的浓厚氛围。

2.强化依法行政。全面梳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事项,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建立健全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实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交换、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案件定性等方面的会商协作,建立健全公检机关提前介入、联合执法的常态化机制。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支持行政执法事项稳步下放。深化“法律七进”“法治讲堂走基层”等活动,大力宣传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3.强化夯基固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三型四好”机关建设为牵引,不断强化政治建设。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拓展市场监管重点人才引进渠道,坚持考录为主引进青年专业人才,优化基层监管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加大复合型、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从源头提升人才质量。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体系,将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加强人、财、物保障,持续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细化责任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抓好贯彻落实。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建立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并强化监测评估结果运用。

(四)广泛宣传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广大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工作,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6日

政策解读



主办单位: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