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燕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1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一)关于您提出的让市场更公平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建立民营企业投资机会定期发布机制,首批通过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民间投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三张机会清单”,截至今年6月,公开推介项目9批次,集中推介项目352个,总投资额515.3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183个,总投资59.2亿元。市国资委先后出台《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达州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试行)》等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操作指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市属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对民间投资主体单设附加条件。坚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方式,积极引入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企业通过采取合资新设、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市属二级以下法人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9户,涉及水力发电、玄武岩纤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领域。市委网信办通过“送法律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提升企业网络法治意识,推动企业依法办厂、规范生产、诚信纳税,协助指导企业开展网络维权,处置多起涉企网络谣言和攻击信息,为企业安心生产营造良好网络法治环境;开设“涉企举报”专区专栏,宣传涉企法律法规知识和典型案例,并受理涉企网络举报,2024年共处置不实、虚假等信息153条。
(二)关于您提出的让政策更落地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一是加大政策推送力度。2024年,22个市级部门(单位)开展惠企政策解读视频录制活动40余场次,解读视频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公开。今年上半年,20个市级部门直播宣传解读惠企政策及名企名品宣传推介64场,开展系列直播5期,录制科普视频20余期。全面梳理国、省、市、县现行有效惠企政策,动态发布事项清单,同步运行线上惠企政策专区(达州政企服务平台)和线下政务服务大厅惠企专窗,形成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一站汇集”操作清单,大力提升政策获取的便捷性。2025年以来,对惠企政策事项清单进行2次动态调整(现行1286项),统一在四川政务服务网、达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达州惠企政策平台等集中公示。二是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十三条措施,统筹市级财政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大力推行惠企政策申兑“网上办、不见面”,民营企业只需登录“达州市政企服务平台”提交申报材料,即可一网申报享受惠企政策,目前392家民营企业申报政策373条,已全部审核通过,涉及奖补资金368.4万元。市税务局创建“税园”直联点,全市经济主体享受税费14.72亿元,民营经济主体享受税费减免11.6亿元,占比78.8%。2024年,全市民营经营主体税收收入82.4亿元,占比55.22%,同比增长2.7%。市经信局指导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积极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惠企资金,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争取央省资金4.25亿元,市本级兑现市级工业发展资金1.79亿元。市财政局及金融部门推出“政银担”合作贷款模式和财政奖补资金,助企融资45.7亿元,拨付融资担保费奖补资金26万元。2024年,全市共兑现惠企政策126条,兑付资金18.7亿元,惠及企业3万余家。三是加强政策落实督导。26个市级部门成立9个工作组深入区县开展政策宣讲督导,33个市级部门值守市级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市政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牵头5轮次梳理惠企政策,形成438项现行有效可操作的事项清单,形成惠企政策兑现工作手册和申请兑指南275份。同步运行政企服务平台、线上惠企政策专区和线下政务服务大厅惠企专窗,构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一站汇集”机制。四是加大欠款支付力度。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审结合同诈骗、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案件42件98人,办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案件2056件,执行到位3.3亿余元。市经信局建立健全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办理工作机制,推动投诉加快办理、按时销号。
(三)关于您提出的让执法更规范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全面实施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工作。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司法局印发《达州市开展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集中整治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4年,全市共计评查行政执法案件17769件,纠正违规执法案件97件,通报典型案例28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97条,移送检察机关问题线索7条,对存在问题的1782件行政执法件建立整改台账。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的通知》,明确联合执法检查适用范围、检查主体与检查对象等,推动“综合查一次”制度与“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制度有机融合;制定“一目录四清单”制度,编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事项1361项,其中不予行政处罚事项253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123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164项、从重处罚事项148项,分级分类检查事项673项。2024年,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29余次,涉及执法对象1506余个,办结涉企行政复议案件84件,纠错14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30万元。市工商联联合市司法局成立达州市仲裁委员会,推选15家民营企业和行业商(协)会打造2024年市级首批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规范涉企检查工作制度,增加部门联合监管事项至52个,减少单部门监管事项至21个;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双不”规则和“四张清单”制度,依法免除罚款金额近400万元,从轻、减轻处罚案件占比近70%。
(四)关于您提出的让氛围更友好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市委、市政府邀请100家骨干民营企业参加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专题辅导,将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达州市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方案》,市级领导走进龙头企业,市级部门走进重点企业,区县干部走进辖区企业,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全市挂包帮扶企业2970家,推动收集的3735个困难诉求“能解决、尽解决”。市政协开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专题协商议政,安排全体会议2次、专家讲座1次、分组讨论1次。市纪委监委创新构建“亲”“清”专员制度,选取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领导班子作为“亲”“清”专员,走访项目(企业)742次,发放联系服务卡593张,发出《工作提示函》64份,推动解决问题171个;开通破坏营商环境检举控告办理“绿色通道”,曝光10期24个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纪委机关、市监委印发《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正面、负面清单各10条。市委统战部将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纳入2025年度统战工作要点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12次,覆盖党政干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800余人次;提炼“爱国爱乡、重义守信、敢闯敢拼、立己达人”16字新时代新达商精神,设计制作会旗、会徽,传唱达商会歌,夯实达商精神品牌,连续举办5届达商大会;创新推出“同心家话”企业家沙龙活动,每季度围绕“融资难怎么破”“数字化转型怎么走”等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形成“一场沙龙解决一类问题、提振一片信心”的乘数效应。近年来,累计表扬优秀商(协)会14个、优秀达商6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51个,优秀民营企业35个。成功推荐4名企业家获评第四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家企业入选“四川光彩事业30周年先进典型”。加强培青育青,全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274人,政协委员569人,工商联执委640人,担任省工商联常委2人、执委11人。市委网信办持续开展“净生态 f 促发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和“E企筑梦”“E企护航”等活动,创新建立护航企业发展“三专”(即专站、专岗、专员)制度,设立“网信服务工作站”,设置“网络普法辟谣专岗”,在全市30多家重点企业设立“侵权举报专员”,为企业网络普法、网络维权提供“一对一”服务;制作30万张“明白卡”,详细介绍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政策法规及纠纷解决方法,发放给企业和经营户。
二、下步工作打算
提案中反映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吸纳,并在下步工作中坚持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工作质效,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7月22日
(承办科室联系人: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赵梳宇 13908241199)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市纪委监委、市委统战部、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政管局、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