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378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5-08-25 11:29:45


 

 


 

张南夷员:

您在市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激发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的建议》(第378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针对“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议,我们畅通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渠道,强化金融支撑,深化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全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试点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包干制”等制度,对揭榜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牵头完成国家级重大专项给予奖励。同时,市科技局开设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专项,对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给予奖补。通过科技创新券、科创贷等政策,启动组建达州空天具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目前,天府科创贷”达州分中心建成投运,先后在达川、大竹等地召开专题银企对接会,2024年帮助28家科技型企业新获批贷款1.44亿元,同比增长273%。推进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组织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0余次,支持瓮福化工等企业与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联合成立专业研究所4家、企业联创中心1家。鼓励支持企业与外地优质科研院所、科研团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2024年市本级立项支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3项,立项资金达70万元。

(二)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打造“三级”联动畅通解纷渠道,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在全市市场、重点园区、重点市场成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56个,选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员,充实维权站工作力量,现有调解员20人,相关维权援助工作人员626人,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解决渠道。各县(市、区)均已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及诉前调解中心,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区域全覆盖,有效提升维权援助服务的专业性和便利度。打造智慧平台提供便捷服务。与法院合作建立在线诉调平台,选派多名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兼职调解员入驻平台进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对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侵权纠纷、权属纠纷等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提升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效率,降低当事人的纠纷处理成本,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三)强化侵权行为打击。聚焦商标侵权、专利假冒、地理标志侵权等突出问题,统筹开展节前市场清查、“春雷”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等8次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20余家。案件查处成效显著,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28起、行政裁决案件11件、行政调解案件10件,涉案金额60.76万元,罚没金额34.92万元;发布《达州市2025年知识产权第一批典型案例》,涵盖某汽车经营部商标侵权案等5个案例,以“以案释法”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同时,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排查纠正95件低质量申请,推动创新主体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

二、针对“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享受优惠的门槛和成本强化财政补贴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创新专项基金”的建议,我们全力加强民营企业税费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一)强化税收政策执行。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等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自20231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1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在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规定,自202111日至203012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等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1231日。在“六税两费”政策减免方面,2024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9亿元。分税费优惠政策类型看,新增减税降费11.82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3.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中: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62779户,7.1亿元;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小额贷款及支持农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税收优惠89户,1.52亿元;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8902户,1.42亿元;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减免18556户次,0.59亿元;其他政策减免1.19亿元。分登记注册类型看:民营经济主体享受新增税费优惠政策11.6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8.49亿元、个体经营3.12亿元。

(二)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全市已建立以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为主,统筹市级工业、服务业专项资金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资金体系。设立达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规模1000万元,统筹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发展。市级财政2024年共统筹安排资金7558.4万元直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其中,市级财政下达产业资金6345万元,通过补贴参展、奖励标准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方式,奖补企业489户。清算下达2023年省级“转企升规”激励资金1213.4万元,其中“个转企”激励资金755.4万元,补贴1259户;“小升规”服务业企业220万元、55户;“小升规”商贸业企业238万元、119户。

(三)强化金融支持发展。分类搭建95名银行机构金融顾问团队,督促机构加大民营市场主体走访力度,并按季调度开展情况,2024年累计提供咨询服务1.8万次。深入开展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积极协调20余家银行、融担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实时跟进协调,2024年解决融资转办问题12个,向有融资需求的走访企业累计授信1.2亿元。达州市民营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与达州市制造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平稳运行,累计为81户企业提供融资资金2.8亿元。严格贯彻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鼓励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放低利率贷款(如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对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向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农户)发放的符合条件的贷款,对银行机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贴息。2024年,对申报的19.53亿元的支小惠农贷款共拨付贴息资金844.66万元。

三、针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我们强化人才招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引、育、管、用

(一)开展“双招双引”。深入实施“达人英才计划”,采用“7 N 1”模式引进人才,面向全市重点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收集人才需求,形成人才需求目录和年度引才总方案。组建引才小分队,赴全国七大片区高校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已赴华南、华中片区开展进校宣传30余场次,发布引才计划6800余个。联动在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用人主体,组团赴厦门、上海、杭州、无锡、深圳等地开展“双招双引”6次,达成合作事项38个,引进各领域各层次产业人才4200余人。开展三届“达州人才节”活动,评选两届达州人才市长奖等荣誉,积极营造尊才重才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才更有尊荣感。为全市324名高层次人才发放“达人英才卡”,全面落实1526项精细化服务措施,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便捷出行、项目申报等各类服务。开展三届“达州人才节”活动,评选两届达州人才市长奖等荣誉,积极营造尊才重才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才更有尊荣感。为全市324名高层次人才发放“达人英才卡”,全面落实1526项精细化服务措施,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便捷出行、项目申报等各类服务。

(二)优化人才环境。出台《2025年全市人才活动计划安排》,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举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达州、青年人才交友联谊等人才活动,为人才搭建交流平台,让优秀人才“留得住”“留得好”。 同时,出台《达州市“达人英才计划”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实施“政聘企用”等引才举措,为各类企业及人才创新平台引育人才,其中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引才,加大对产业人才补贴资助力度,民营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享受最高52万元安家补助。联合组织部门争取市级财政投入各类人才经费约1.5亿元,发放科技信用贷等7000余万

(三)加强产教融合。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标,共建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到基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技能型职教人才,落实“1 X”证书试点。全市职业院校与海信集团、北汽集团等3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等4所学校与合作企业组建了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共参与试点学生1545人,新增实习实训基地5个。举办“职教进园区 f 校企面对面”活动,摸清校企合作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支持职校学生本地实习就业。与市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25个,对接“3 3 N”现代产业集群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制班等26个。全市职业院校与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本地企业占比45.1%。主要合作内容包含师资培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方面,涉及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农林牧渔、轻工纺织、生物化工、电子与信息等专业。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达运公路物流港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物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参与试点学生100余人。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高新区为依托园区,组织相关高校、职业学校、企业申报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与重庆万州、开州组团申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推动校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体发展。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722     

   

(承办科室联系人:民营经济综合协调科 刘小玲 15196863573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



主办单位: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