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334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5-07-29 14:37:15


 


 

徐华委员

在市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流动厨房”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第33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管理体系。构建市、县、基层所组织架构,清晰监管领域,精准划分区域,科学调整监管重点,合理分配监管力量和监管频次,大幅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地毯式纸质化监管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监管面广线长对象多、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任务繁重、监管手段滞后等难题,有力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预见性、覆盖面和清晰度。

(二)强化底数排查。一是由各乡镇政府、片区市场监管所定期对辖区的农村自办宴席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对本辖区内农村坝坝宴的负责人、人员组成、健康体检、食品安全员配备等基本情况进行摸排调查和登记。二是严格落实农村坝坝宴备案管理制度,农村自办宴席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必须按规定做好农村家宴的申报工作,按要求填写《农村坝坝宴服务备案审查意见书》,备案内容包括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菜品清单、厨师健康状况等。由各村(社区)按要求做好登记和报告工作,乡镇政府定期收集相关信息。

(三)强化监管指导。一是各乡镇政府、片区市场监管所指定专人负责对农村坝坝宴进行指导和监管,落实农村流动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加工场所和餐饮器具的清洁消毒制度,对宴席置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源头上消除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隐患。二是督促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要求,尽量采购使用乙醇作为加热燃料,对使用的醇基燃料要采取专人专区管理、张贴警示标识、加入颜色警示等措施,防止误饮误伤,同时要求禁止使用亚硝酸盐,加强农村地区食用野生菌、野菜,饮用自制泡酒等监管。

(四)持续推进集体办宴点建设一是鼓励农村群宴采用集中办宴,分批就餐的模式,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统一提供场地、设备和服务,建立规范化厨房,执行规范化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二是对不具备集中供餐的乡镇,采取加工厂所与就餐场所分设管理方式,即加工厂所应当与就餐场所分开并间隔一定距离,加工场所必须打围并只设置一个出口,加工厂所除工作人员能够进出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三是在加工厂所醒目位置应当设置公示牌,内容包括承办宴席者《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等。同时,加强对集中办宴的场地、设施、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五)推进行业团体标准建设。一是构建乡厨行业协会与当地党委、政府协作机制,由乡厨行业协会负责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办宴指导、团队管理、安全监督等,并将办宴信息及时向辖区党委政府报告,乡镇政府负责对群宴进行备案,并录入相关监管系统,以便后续监管和追溯,有效实现属地监管到位,行业自律作用发挥,农村家宴水平大幅度提升。二是制定了《渠县坝坝宴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规范》明确了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对农村家宴的选址要求、生产加工场所管理、生产加工安全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规范,为农村集体聚餐有序发展、规范经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对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现场演示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组织对乡镇食安办、信息员、义务监督员、乡厨等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今年全市共培训32场次,培训人员930余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等新媒体、宣传栏、宣传画册、村民大会等形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强化责任,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不合格原材料流入宴席。禁止采购使用亚硝酸盐、野生菌、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和无合法来源的散装白酒,严格醇基燃料等危险物品管理,消除误饮误食风险。落实三防设施、生熟分开、餐具消毒、菜品留样等要求,督促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三)强化指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从个人健康情况、聚餐加工场所设置、场所环境卫生、食谱提前报送、食材采购验收、储存保管、清洁加工制作、备餐分餐传菜、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存放、应急处置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严格规范食品加工制作,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最后,再次感谢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717


承办科室联系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科   姓名:余柯君  办公室及手机电话3091153 15882920333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主办单位: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