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十六条创新措施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4-08-29 16:55:55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十六条创新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市局相关科室(单位):

现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十六条创新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推动各项创新措施落地见效。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813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十六条创新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围绕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立足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推动我市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创新开展“万市兴专项服务团”精准服务

统筹市级部门资源力量,设立6个服务分团、20个专项服务队,定向开展20余项涉企服务,全年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开展专项服务活动12场次以上,变企业找服务服务送上门。建立收集困难问题、团队协同联动、限时办理反馈、定期对外发布工作运行机制,针对企业高频办理事项,组织服务团队联合开展入企服务,面对面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打造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打通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民营工作部,相关业务科室(逗号前为牵头科室,下同)

二、深入开展“入市指导”差异化服务

发布经营主体188项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编制一业一册”10项合规指南,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入市第一课,引导经营主体了解入市规则、办事流程、优惠政策等,通过建立指导预防机制,进一步帮助经营主体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登记注册科,民营工作部、相关业务科室

三、探索开展“无形资产”增值服务

持续深化政银企协作,打通市监领域无形资产金融服务全流程通道,推动银行为企业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帮助企业盘活无形资源。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链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池,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力争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亿元以上加速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促进专利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强化政策激励,推动高价值专利产业化。开展企业信用合规指导,化解被动侵权风险,加大对企业信用、商业秘密、商标、专利、新药药证等无形资产保护。

牵头领导:谷穂

责任科室:信用监管科,知识产权科、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科、药品监管科

四、全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

围绕企业准入准营到注销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重点做好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单个事项缩短环节6次以上,精简材料50%以上,逐步实现多部门涉及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全流程一次办好。巩固优化企业开办“0011”登记改革,高效推行跨层级跨部门许可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登记注册科、餐饮监管科

五、推动食品餐饮行业“准营承诺即入制”

积极探索企业准营便利化,对食品经营许可证事项进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推行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探索拓宽告知承诺范围,由申请人提出新设食品经营许可申请,并承诺符合许可条件,行政审批部门受理后当场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在其获证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推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前指导服务,在经营者筹备阶段提供业务咨询、上门指导、现场勘察、全程助办等服务,提高现场核查通过率。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食品流通科、餐饮服务科

六、推动惠企政策“即申即享”“快申快享”

整合四川省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达州市政企服务平台等政策资源,推广应用万市兴线上服务网,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一键直达、一网通办、免申即享,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各县(市、区)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由涉企政策相关部门共同值守,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快申快享”“应享尽享。创新政策宣传解读方式,以政务直播”“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等公益性服务模式,全年组织开展政策解读网络直播活动80场次,切实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民营工作部,网络监管科、相关业务科室

七、构建“烦恼指数”监测体系,精准助企纾困

紧盯影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障碍、牵绊等烦恼问题,创新构建涵盖5个方面20项指标的烦恼指数监测体系,广泛开展民营企业烦恼指数调查,精准收集民营企业牢骚话”“烦心事,梳理生成民营企业最烦恼的5件事,靶向实施助企纾困,有的放矢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烦恼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

牵头领导:陈茂

责任科室:民营工作部相关业务科室

八、推行“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实现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明确此类证明实质是企业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并明确界定违法记录的概念除保密等个别特殊领域外,将全市41个执法领域全部纳入替代范围实现线上一键申请,记录情况一纸证明。

牵头领导:谷穂

责任科室:信用监管科

九、建立川渝东北部毗邻区域知识产权联合保护“一张网”

制定发布《川渝东北部毗邻区域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重点保护的商标品牌数量不少于30件,高价值专利数量不少于20件,优质地理标志数量不少于15件。深化知识产权行政联合保护,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2次以上,专题培训1次以上。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不少于82件,共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牵头领导:郑渠

责任科室:知识产权科

十、探索建立“网上农贸市场”

打造公益性农村土特产散货线上直播销售品牌,开展电商培训、合规指导、检验检测、标准规范进行品质把控,充分发挥传媒公司公益服务,村三职干部、回乡创业青年、种植养殖大户主动参与,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利用三年时间(2024—2026),全市培育网上农贸市场主办方7家以上,各县(市、区)示范点位1—2家,年线上销售农产品金额1000万元以上。

牵头领导:谷穂

责任科室:网络监管科,食品流通科

十一、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围绕企业需求,深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鼓励指导龙头企业建立共享实验室,在达州瓮福设立下沉式计量小站”1个,降低企业检验检测成本,带动产业质量联动提升。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天府名品认证,推动龙头链主企业积极参与研制天府名品团体标准12个,鼓励12个符合标准的企业积极通过自我申明的方式取得天府名品认证。推进全域标准化,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各类标准研制,鼓励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指导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提升行动,形成12个提升行动优秀案例

牵头领导:陈思万

责任科室:质量发展科计量认证科、标准化科

十二、探索破解“职业索赔”难题

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发布规范投诉举报行为的规定,创新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异常名录信息互通会商机制和遏制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处理容错机制,严厉打击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牵头领导:刘亿

责任科室:消保科,法规科信用监管科

十三、强化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力度

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领域、公用企业、行业协会四大领域,深入推进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持续开展转供电主体不合理加价清理。

牵头领导:谷穗

责任科室:价格监管科

十四、打造智慧市监

推进万市兴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实现7大类26项服务实现线上办理闭环,依托市场监管大数据,实现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合规指南等信息精准推送,金融、人才招聘、检验检测等服务定点推荐,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动无纸化监管,整合36张市场监管业务检查要点表,检查后数据自动归集、任务闭环;实施监管次数限制,一周内对市场开展2次及以上监管,需填报理由,系统自动记录,既提高监管效率,又解决多头监管、重复监管难题。

牵头领导:谷穂

责任科室:网络监管科,各业务科室

十五、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完善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体化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规范自由裁量。结合违法行为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科学确定处罚方式和处罚额度,避免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优先采取提醒告诫、责令整改、约谈警示等柔性手段,充分运用三书两函,提高经营主体自律意识,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完善以案释法教育制度,加大违法案例普法教育力度。

牵头领导:邱立权

责任科室:法规科、执法协调科、综合执法科,各业务科室

十六、统筹规范涉企检查,探索“综合查一次”

建立规范涉企检查工作制度统筹市场监管领域各类抽查任务合并实施,变各业务条线分散检查为联合检查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础的日常监管模式,按照事项应合尽合、部门应联尽联、频率应减尽减的原则,增加部门联合监管事项52个,减少单部门监管事项至21;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形成食品行业一业一查

牵头领导:邱立权

责任科室:法规科、信用监管科,各业务科室

 

 

 

 

 

 

 

 

 

 

 

 


 



主办单位: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蜀ICP备05031156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2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