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林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对民营企业纾困扶持政策的建议》(第03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坚持“三个精准”,主动作为,为企业“赋能”
一是精准结对,实现帮扶不落一企。成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组,全市组织工业、煤炭、园区等相关部门532名领导、干部、职工,成立283个帮扶组,逐个企业建立由一名组长、两名组员组成帮扶工作专班,对全市7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精准实施精准帮扶,与企业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二是精准调度,确保帮扶不留死角。坚持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双向抽查”制度,倒逼工作落地落实。帮扶工作组每日向辖区主管部门报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各县(市、区)每周召开专题工作会,全市每周分主题召开精准帮扶工作视频调度会、到各县(市、区)、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调度,不定期组织电话抽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帮扶工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精准兑现,落实帮扶激励资金。争取省市7517万元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对夯实工业基础、拉动工业投资、补齐发展弱项、培育优质工业企业、对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助推企业复产达产。
二、建好“四张清单”,鲜明导向,为企业“纾困”
一是“问题清单”强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对全市规上企业全面开展“体检”,按照“一企一档”原则梳理汇总、更新完善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梳理问题1384个,已解决问题1804个。二是“责任清单”传递压力。按照“可量化、易操作、能考核”等要求,梳理制定帮扶组组长、帮扶组成员责任清单,主体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岗,层层传递压力,协调各方帮扶力量形成攻坚合力、发挥最大效应。三是“措施清单”明确目标。坚持“抓重点、解难点、凸亮点”,紧盯全年目标、精准出招,多措并举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各阶段性工作,为企业防疫和生产保驾护航。四是“效果清单”增添信心。分辖区、分层级、分类别落实问题解决进度,建立问题销账制度,形成“效果清单”,提升企业家发展信心,当好企业“娘家人”。截至目前,问题解决率达75.7%。
三、聚焦“五大专题”,靶向施策,为企业“活血”
(一)全面强化“用工保障”。一是组织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对企业职工进行免费体检,对外地返岗人员开展核酸采样和新冠肺炎抗体检测,确保职工安全返岗;二是协调公交公司在疫情期间安排专车专座解决企业人员复工难题;三是通过调动就业管理平台、就业网以及公众号等资源促进劳务招聘和日常管理,指导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0余场,引导4万余名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四是降低疫情期间企业用工成本。目前全市向70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99万元,惠及职工5.9万人。组织中小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并给予一定培训补贴,对中小微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因疫情影响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次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下一步将加大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落实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二)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前线搭桥作用,建立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银企双向选择“结对子”,明确一企一“金融顾问”,召开“政银企”三方座谈会、融资对接会,促成银企成功签约信贷资金12.5亿元。二是鼓励银行创新服务,为有资质的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和付息周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企业复工复产能力。三是有序推进“战役贷”工作,出台“战役贷”等金融产品,以“手续简便、差别管理、科学定价、灵活支用”为原则开展“战役快贷行动”,对疫情防控相关商品生产、批发零售、物流、
食品供应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执行相应优惠利率。截止2020年5月,辖内银行业机构共为小微企业降低成本2361万元,其中:通过减免贷款逾期罚息降低成本32万元,通过利率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550.48万元,通过主动减免开户费、账户管理费降低成本48.53万元。四是推动大型企业以强带弱、以赊代助,为下游企业提供免息借贷,为中小企业的产品链提供保障。五是推动“战役贷”业务。市经信局、市民营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采用地方电视台、晚报、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多方式持续宣传“战役贷”业务,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经开区向各辖区农商银行、达州银行共计推送贷款对象95户,其中小微企业77户、个体工商户17户、农业专业合作社1户,拟贷款金额约3.2亿元,据银行反馈信息已成功推荐7户,发放贷款总额695万元。
(三)大幅畅通“产业链条”。一是精准施策打通上游供应网络,围绕企业上游供应链,以企招商,积极招引配套企业、利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突出链条招商,招引龙头企业,兼顾配套小微企业,实现“材料共享”。二是线上线下同步推介达州造、开展“好产品、达州造”、农产品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在大竹举办西南富士电梯产品推介会,现场签约398台,金额大1.08亿元。加快恢复、拓展直销网点,指导企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加强线上推销。三是积极引导服饰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实行订单式生产,同时通过“校长进企业”、政府采购、财政兜底和园区代
销、“订单共享”等方式,帮助企业外贸转内销,解决企业产品销售难题。
(四)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一是落实中央、省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落实“市23条”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找准支撑点、突破点、着力点,确保减、免、缓、补政策及时到位。二是收集整理中央、省、市、县四级惠企政策,分县制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明白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惠企政策清单表》,从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支持、社会保障支持方面兑现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和使用优惠政策。
(五)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将精准帮扶扩大到重点项目,通过强化要素保障、促进银企对接,全力缓解项目用工、资金等难题,有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报告制”、“容错制”、“计划制”推动软环境建设。全面实行项目“容缺”审批和承诺制审批,扎实开展专项领域整治行动,收集项目建设突出的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重大项目全力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及付息周期、延长还款期等方式帮扶企业项目。三是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包制,按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督查,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