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市监动态
标准引领赋能产业提质 市监行动助推 “冲刺三千亿”——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入企”专项行动助力特色产业与园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1-14 12:59:11 来源:标准化科
【字体:
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战十四五,冲刺三千亿”战略部署,精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达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充分运用“市监工具箱”,近期组织精锐标准服务团队,深入全市各区县工业园区39家民营企业,全覆盖开展“标准入企”专项行动。此举旨在将标准化理念与方法深度植入产业发展筋骨,破解企业成长中的标准瓶颈,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力服务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精准把脉寻症结,标准良方解企忧

面对各区县特色产业及工业园区内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团队坚持“一区一策、一企一诊”,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精准对接。

在开江县,团队聚焦“稻田+”特色模式,围绕淡水无核珍珠的品质分级、养殖环境精准管控,以及小龙虾、大闸蟹的种苗优选、科学投喂、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细致梳理标准执行偏差与空白点。在万源市,针对地理标志产品“旧院黑鸡”及黑鸡蛋,团队深入溯源种源保护、饲料配比、生长周期管理、产品溯源等核心领域,精准定位标准化提升关键节点。在达川区,服务团队围绕百节乌梅、安仁柚等特色农产品,指导制定采摘、分级、包装、储运系列标准,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商品化、品牌化迈进。在大竹县,聚焦苎麻、香椿等优势产业,团队协助企业完善种植技术规范、初加工质量控制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标准,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在渠县,针对黄花、白酒等重点产品,开展从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标准梳理,助力“渠字号”产品品质提升与市场拓展。在宣汉县,服务深入锂钾资源开发及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综合标准化规划指导,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规范发展。在通川区,则重点面向工业园区内的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企业,开展企业标准体系构建辅导,以先进标准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通过对全市共性难题与个性需求的系统梳理,为后续定制化标准指导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消除了企业发展中的“标准迷雾”。

二、标准赋能筑基石,提质增效强内核

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价值,服务团队从“建标、贯标、护标”三个维度同步发力,提供全链条、嵌入式标准指导,筑牢品质根基。

开江“稻田+”模式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引领,推动“稻田+”模式从传统农耕向智慧农业跨越。通过构建覆盖珍珠、虾蟹、水稻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不仅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的生态高效种养,更通过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显著提升了稻米、水产品及珍珠的品质与价值。万源旧院黑鸡产业在严格执行国家地标标准基础上,引导企业制定并实施严于国标、高于行标的企业标准体系。重点针对即食鸡肉、黑鸡汤等深加工产品,明确原料占比、风味指标,并公开“零添加”承诺,将独特的地域风味和品质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检测、可信任的品质保障。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团队针对各县区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标准化策略,指导达川区完善乌梅深加工标准体系,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协助大竹县建立香椿速冻、保鲜技术标准,延长产品货架期。推动渠县黄花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统一产品等级规格。引导宣汉县围绕锂钾综合开发,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抢占产业发展话语权。

三、长效服务注动能,助力民企稳成长

“标准入企”非一时之功,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构建“跟踪回访+精准培训”的长效服务机制。一方面,定期组织专家回访,动态了解标准落地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在标准执行、体系适配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标准“用得好、有效果”。另一方面,面向工业园区及广大民营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常态化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现场操作演示,将“按标准生产、凭数据说话”的理念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提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护航千家民企健康成长。

从开江的“水中珍宝”到万源的“山地名禽”,从达川的特色果蔬到宣汉的锂钾资源,标准正如同精密的“市监工具”,精准解锁产业发展的瓶颈枷锁,成为达州特色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支撑。展望未来,达州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标准入企”行动,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市监工具箱”应用场景,将标准化工作更紧密地融入服务工业园区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全过程,为全市“决战十四五,冲刺三千亿”的宏伟目标贡献更为坚实的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