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示公告(双公示)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4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时间:2024-07-05 16:53:51 来源:民营经济部
【字体:
打印

达市监函〔2024246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4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郝熠委员:

在市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建议》(第02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您建议多措并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习大宣讲活动,帮助民营企业稳预期、提信心、解难题。我们不断强化统筹施策开展政策宣讲督导,归集梳理政策,全力促进政策落地落实。

一是宣传宣讲督导政策。20244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等21个市级部门(单位)解读政策34条,解读视频通过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对外公开。20246月,印发《达州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民营经济办公室 达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开展惠企政策宣讲督导工作的通知》,会同25个市级部门组建9个宣讲督导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惠企政策宣讲督导工作。

二是全类别梳理政策。印发《关于动态梳理惠企政策事项梳理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各部门在全面承接落实国、省惠企政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省上制发的事项清单模板,认真梳理本级本部门惠企政策,分门别类、颗粒化拆解形成可操作的事项清单,全量归集到线上惠企政策平台和线下惠企专窗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已牵头梳理形成2024年达州市、县两级惠企政策事项目录清单277项,并在达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门户网站、四川政务服务网、达州市政企服务平台等对外公示。

三是强化惠企政策兑现。联合市政管局印发《值守市政务服务大厅惠企政策专窗的通知》,市级惠企专窗由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派员长期值守,33个市级部门轮流派员按周值守,一窗开展惠企政策咨询、受理、转办、结果反馈、效果回访等工作,让企业只进一扇门一站式享受政策红利。2024以来,全市线上线下共兑现惠企政策127项,兑付资金11.44亿元,惠及企业61.9万家(含个体工商户)依托达州城市大脑和安eAPP,建设上线政策精准匹配版块(即达州市政企服务平台),打造惠企政策集中统一发布平台。通过政策专窗专栏的设置,助力破解惠企政策落实难的问题。政策精准匹配版块包括政策精准匹配、政策大讲堂、免申即享、政策文件目录清单、依申报事项目录清单、兑付公示等内容,以及各部门政策头条等,集中进行相关惠企政策和动态及时发布。通过分析相关企业的现状和真实需求,识别一企一档的企业档案情况,结合失信黑名单、水电气数据等对企业再次筛查,对企业精准画像,并将惠企政策智能分析匹配企业。同时部署政策查询版块,企业可在实名授权后,依据权限进行政策精准查询。发布的普通政策文件一共435条,依申报政策8条(共49款),免申即享政策37条,配套的政策解读186条,共兑付企业39546家,兑付金额达2.1169亿元。

二、关于您建议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轻微违法容错机制,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一流营商环境。我们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一网通办”,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开展“万市兴”专项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着力破解流程不优、宣传不力、联动不够、质效不高等难题,实现老百姓办事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多项事。411日召开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议,制定一件事高效办理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跨部门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在市本级政务大厅新装修增加项目审批业务用房200余平方米,完善配套相关服务设施,实现联审联办、帮办代办、一窗进出、专项咨询服务功能布局,督促所有涉及项目审批审查事项进驻大厅,实行一窗进出、一网通办、一站式审批模式。提前介入服务推动市发展改革委项目服务中心整体进驻专区,建立项目审批信息沟通机制,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常态化推进一网通办。优化完善天府通办达州分站建设,覆盖企业和群众常用的社保、公积金等各项服务内容。聚焦供水、供气、不动产等重点领域,建设主题服务专区8个。实现人社、交通等100余项省级高频事项掌上办16项事项零材料办。政务大厅配置7台自助终端,上线零材料办”“便民服务专区,提供100余个自助服务事项和应用。有效汇聚电子证照存量数据23839余万个,实时生成电子证照并同步加盖电子印章,完成可共享类电子证照免提交配置,实现高频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和跨区域应用。依托达州市综合窗口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实现120类高频电子证照数据回流至本地,陆续推动更多电子证照种类实现免提交。

三是包容审慎监管。实行容错纠错首违不罚,创新建立经营主体违法预警、警示约谈、学法减责机制,办理首违免罚案件5418件。开展涉民营企业专项执行活动,执结涉企案件6452件,执行到位资金17.22亿元。

四是强化万市兴专项服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业务集成、职能集约,线上线下、融合通办,边建边、以用促建工作思路,围绕一大目标、两大定位、三大路径、五大价值“1235”总体架构,打造出万市兴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泛指众多;:市场主体及市场;:高兴满意、兴旺发达),主要包括集中服务站+线上服务网+专项服务团三大板块,多维发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市级部门服务团队为企业服务评价机制、考核机制、通报机制,依托万市兴服务团专窗,建立收集困难问题、团队协同联动、限时办理反馈、定期对外发布工作运行机制,切实为民营经营主体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导致民营企业牵绊的问题等,精准把脉民营经营主体烦恼,探索建立烦恼指数监测评价,构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烦恼指数5个方面20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梳理生成民营企业最烦恼的5件事,精准实施助企纾困2024年以来,开展上门服务30余次,帮助融资贷款授信580余万元,协助发放优惠补贴8000余万元。

三、关于您建议破解政策落地“瓶颈”增强企业获得感,探索建立信用融资制度,创新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融合应用机制,加大民营企业的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我们持续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打造“万市兴”直播间,广泛宣传企业产品,推动企业发展。

一是强化财税支持。持续推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释放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深挖企业发展潜力。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主体享受新增税费优惠政策13.51亿元,其中民营企业7.55亿元,个体工商5.96亿元。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围绕激励+挂钩+金融大数据支撑,财政、金融协同发力,设立达州市民营企业应急转贷金和制造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引导金融机构聚焦“3+3+N”重点产业、普惠小微和涉农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融资担保费率,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三是强化项目效率革命。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时限从30内优化到20日;达到支付条件的,付款时间压缩到20日内,同时提高合同预付款支付比例至30%以上,释放市场主体资金负担超1亿元。积极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承储工具,将政府采购订单应留尽留给中小企业,2023年,全市政府采购完成89.36亿元,其中授予中小企业金额84.43亿元,占比94.48%

四是持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单独预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市财政每年统筹不低于2亿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级直补经营主体的产业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不低于70%,建立民营经济投融资数字化平台,积极发挥2亿元民营企业应急转贷金作用,已超额完成首期应急转贷资金筹集5000万元,制发《达州市民营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设立方案》《民营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操作规程》,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83家民营企业纳入第一批应急转贷金企业白名单,已完成1笔应急转贷,3笔正在审批,帮助民营企业多渠道融资。

是广泛拓展市场。开展地理标志产品——通川草莓、达川乌梅专题系列直播以及达川区优质民营企业——天王牧业董事长走进万市兴会客厅系列访谈栏目,分别走进万源旧院黑鸡、达州七星椒、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竹唐鸭儿、罗浮广场哈罗街区、会欧建材、兆纪光电等企业,直播宣传推介达州优质民营企业及其产品,共计开展直播64场。认真落实《达州市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若干措施》,通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发放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购车和用电补贴,进一步激活达州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实施《达州市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放二手车销售奖补,对在商务部系统备案且入库统计二手车经销企业,在规定期间产生的二手车销售额给予0.5%资金奖补。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展会节会活动。借助广交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活动,熊猫消费节、电商脆李节等节会活动为企业搭建宣传产品、拓展市场的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600余家本地商户发放约600万元2024“蜀里安逸·悦禧龙年消费券,围绕零售、家居(家电)、餐饮等消费重点领域配套推出各类打折让利促销活动。

最后,再次感谢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75        

承办科室联系人:民营经济综合协调科刘小玲 15196863573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政管局,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