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市监函〔2024〕243号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15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陆星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2023年,达州市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家意见“31条”和四川“1+2”政策体系等为主抓手,以营造“四个环境”为主引擎,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府荣获2022年度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第一名,获批全国民营经济服务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荣获省政府综合督查典型经验通报,大竹县改革试点工作获得主题教育中央第十二指导组高度肯定并被省委办公厅、省委改革办刊发经验。
一、关于您提出的“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建议,我们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一)召开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座谈会。邀请高新技术园区6个科创行业协会、商会,以及40余家新材料、新制造企业参加会议,为6个第二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信息采集点”单位授牌,现场收集意见建议15条,均一一解答回应。充分利用“信息采集点”的“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减税办”三级纵向联通报送机制,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效果在征纳双方意见收集上“集约化”。进一步建立健全税费优惠政策宣传、问题反馈、核查整改机制,加力助推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等税惠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升级和优化科创企业办税服务。
(二)开展税费优惠政策系列巡回宣传活动。搭建“现场税惠补给站”,聚焦“返乡达人”和用工企业所想所盼,现场讲解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惠政策以及社保缴费流程,发放政策宣传单及手册1200余份、“税惠大礼包”100余份,保障重点群体税收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为企业、返乡农民工送上真金白银的政策福利。通过在社区内定点设置现场答疑区开展现场答疑、在社区网格员带领下开展税法上门活动以及开展“税务体验师活动”,与纳税人在互问互答中解疑释惑,在交流中增进理解。现场“一对一”宣传辅导40余人次,向社区周边商铺上门政策宣讲并送达税收政策宣传单及操作指引单“大礼包”200余份,现场解答纳税人问题10余项,共收集“体验师”们意见建议5条,均一一反馈。
(三)召开法税协作联席会议。持续优化本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破产重整、依法清收税收债权,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共同推动《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达州市税务局关于优化企业破产程序中涉税事项办理的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持续优化诉案的源头治理。对一些重大、复杂、群体性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以及部分不适宜采取行政诉讼方式裁决的行政争议案件,市税务局及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沟通协调、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实质性化解争议,力争把诉案解决在前端。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与人民法院的协作联动机制建设。
二、关于您提出的“进一步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我们加大民企融资支持,撬动银行信贷资金
(一)明确金融支持民营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出台驻达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将“服务和支持民营经济”作为银行机构绩效考核条例之一。提升银行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性;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并印发实施,明确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要求各地方法人银行严格落实人行降准政策,将降准政策释放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会同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大竹县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二是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形成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更新全市信贷产品清单,实现信息共享。牵头搭建“发达贷”平台,为民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对接服务,识别企业需求 并主动提供大数据融资方案,实现银企智能匹配,提升银企对接效率。三是有序组织开展“访民企·送温暖·提信心”系列走访活动,先后前往宣汉县、高新区开展促进民营企业政策解读座谈、民营经济“1+2”政策宣传督导活动,参与市场主体80余家。四是协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玖源新材料、好一新、百岛湖等民营企业,全力满足其金融需求。五是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切实降低融担费率,助力民营市场主体融资“扩面、降费、提效”,截至2024年3月,全市11家融资担保公司,为1471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4.66亿元。
(二)狠抓改革创新,拓宽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一是推动出台《达州市加快培育企业上市工作方案》,制定企业上市最高奖励800万元的奖补政策,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上市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上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压实部门和属地责任,合力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二是持续开展辅导培育以及走访调研活动。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和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参加上市工作线上座谈会、“拟上市公司注册制改革政策解读”培训、四川省IPO培训等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上市工作进展,邀请专家来达走访重点上市培育企业,进行政策解读,企业直接融资意识显著提升。
三、关于您提出的“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市场竞争力”的建议,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助力市场拓展
(一)科技企业扩容倍增。聚焦“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三大培育计划,构建形成“个转企、企入科、科升高、高攀瞪”梯度培育机制,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总量。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30家,同比增长22.3%,全年两批次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4家,通过102家,通过率82.3%,有效高企总数达到25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稳居川东北第一位,挤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市场。市场拓展销售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打开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吸引新的客户和消费者,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能。但受国际竞争加剧、国内经济转型、三年疫情冲击等影响,民营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减弱。2024年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21个行业产值负增长,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35.5%)、农副食品加工业(-19.5%)产值降幅较快。民营经营主体对行业投资心态“冷热不均”,未来投资观望、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成为普遍反映压力。同时,我市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充分,每万人拥有民营经济单位数只有583户,且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市场经营中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导致经营风险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甚至少数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所以要利用达州名品展示直播基地,宣传推介达州优质民营企业及其产品,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以“小窗口”带动“大改革”,助力“名优新特”产品拓展市场。同时在“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万市兴”主体发展分团开展企业市场拓展沙龙培训,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对民营企业开拓市场能力进行培育,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铸造民营企业的市场品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市场拓展中“助推器”的作用,优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拓宽转化运用渠道,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转化率。
四、关于您提出的“进一步提升人才制约瓶颈”的建议,我们增强人才培养,优化企业用工。
(一)多载体培育,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健全培养体系。构建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格局,指导达州钢铁、达竹煤电等6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设立104家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并动态更新,创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培训资源供给不断增强,年均培养技能型人才6.2万人。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推行用人单位自主培训、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培训、校企合作联合培训、劳动者自主参训等模式,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式、“互联网+技能”培训,开放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近三年,开展企业职工2.6万余人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训500余人次。三是拓宽培养渠道。将职业培训协作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内容,深化与重庆、成都等地的培训合作,采取互派师资、联合共建的方式,与浙江省舟山市联合打造“海员班”“石化班”等知名培训品牌,技能人才跨区域培养培训走深走实。去年以来,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新增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
(二)多元化评价,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向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机构放权,通过公开征集、自主申报、公正遴选,确定瓮福化工、达竹煤电、达州技师学院等11家等级认定机构、110个认定工种。去年以来,开展等级认定3100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2130人次。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贯通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在工程技术领域试点的基础上,将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领域拓展到工程、农业、技工院校教师等8个系列职称评审中。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000余名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多渠道激励,加大技能人才选拔。一是鼓励技能人才赛场练兵。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选拔一批先进典型技能人才。近三年,全市122名技能人才在省农民工技能大赛、“工匠杯”和“中国创翼”等赛事上斩获各类奖项43个;构建“巴山青杯”等“达字号”赛事平台,以点带面营造崇技尚能氛围。二是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鼓励高技能人才结合专业特长、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创新创业,加大扶持力度。对在达州创新创业3年以上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或技能人才,评选授予“达州市杰出人才”称号并给予奖励。将现代制造技能型人才单项纳入“达州人才市长奖”,同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近三年,成功回引3000余名技能人才返乡创业。三是促进技能人才资源供需匹配。完善技能人才工作综合数据库和技能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巴渠工匠”数据库,动态掌握技能人才供求信息,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目前,“巴渠工匠”登记入库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1.3万人,其中技师1100余人、高级技师180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4日
(承办科室联系人: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张廷茜 1577563903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