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购、网络运营培训、免费美容、朋友圈购物”,这些消费中暗藏猫腻,因此而蒙受损失的消费者比比皆是,伴随而来的投诉纠纷也逐渐增多。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万州、达州、开州、城口四地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助您真正擦亮眼睛。
“0元购智能锁”坑你没商量
消费者“0元购智能锁”,需要完成约定的任务。你没听错,买智能锁还要完成任务???通过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所谓的“0元购智能锁”获得流程是:消费者通过京东APP下单购买智能锁,并使用“京东白条”支付2280元货款,商家承诺分六期返还全部货款。参与该活动的消费者仍需现场支付200元左右的安装费(注:不同品牌,金额有所差别),根据“0元购智能锁”活动规则,用户需将安装智能锁的消息发送微信好友或200人以上的朋友圈,才能享受返款,按照活动规则,相当于免费安装商家宣称价值一两千元的智能锁产品;有的消费者享受了几期返款,有的消费者还没享受到,却发现商家已经失联。
“0元购”模式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消费者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三点: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是以盈利为目的,任何商品都遵守“成本-收益”共存的传统规律,没有商家愿意从事只有成本没有收益的买卖;
二、擦亮双眼,正确选择。建议消费者要多了解市场、货比三家,警惕高标低折,明降暗升等陷阱,买真正需要又实惠的产品。杜绝“贪小便宜”的思想,谨防落入不良商贩的陷阱。
三、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法律常识。警惕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保持消费理性,不要贪图小便宜吃大亏,遇到此类“0元购”或是返利活动需慎重,购买此类商品或服务时,要注意阅读活动内容,并且把活动内容和相关约定写入合同中,确认活动规则不会变动,保留相关消费凭证,以便维权。
您踩过网络运营培训的“坑”吗?
“提供素材、资源包,不识字也能学会运营赚钱”“前期老师亲自带上手,一对一包会”“佣金高,每月保底5500元”“15天就能赚回学费”,您“心动”了吗……
网络运营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常用的套路如下。
第一步:公司包装,数据造假。不良机构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投放海量的网络运营培训广告,以低价培训招揽学员,为了取得信任,谎称和大平台合作,并打开所谓的后台数据,给学员看一些平台流量截图、各种数据曲线图、粉丝量、点赞量等,并利用这些话术哄骗学员坠入陷阱。对方称,只要买了这个套餐,公司可以帮助他升级皇冠店铺,订单量、点击率会源源不断,不出一个月就能全部回本……说得学员心花怒放,仿佛已经看见了当老板的未来,当即分几笔打钱到对方账户。但是,学员看的数据其实是伪造或者花钱购买的。
第二步:机会难得,诱导消费。当学员犹豫的时候,机构客服便会告诉又有其他学员的店铺在公司的打造下每月收益上万,趁学员羡慕动心时鼓动其购买价值几千或上万元的“定制专属套餐”。同时谎称名额有限、机会难得,诱使冲动交钱。
第三步:录播上课,退款拉黑。当学员上了几节课后便会发现,这些课程都是一些录播课,内容简单重复。一旦学员提出退学退款,机构便会立刻拉黑屏蔽或无法联系。
短视频平台用户多、流量大、传播速度快,因此也吸引了很多人参与进来。但是,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出那些被包装过的“光鲜亮丽”。
特别提醒:对于此类帮你开网店的“赚钱机会”,千万不可通过网络聊天轻信其所谓的成功案例,天上不会掉馅饼,“甩手掌柜”不好当,开设网店请通过正规渠道,防止被“割韭菜”。
“免费美容”实为陷阱
街头美容也有陷阱!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为你做免费的皮肤测试,要万分警惕!因为此时此刻,你很可能已经落入了陷阱里!
一些美容院为了增加营业收入,会殷勤邀请消费者到附近店内“免费体验”。此刻,应谨慎对待“免费体验”,防止掉入消费陷阱。一是不要轻信美容院的“免费体验”,当消费者真正体验时,各种附加收费项目也随之产生。做美容前消费者要详细了解什么项目免费,什么项目收费,如果只想体验免费项目,应事先声明;二是不要轻信美容院的检测数据,一些美容院的检测数据是为了销售服务,并不具备权威性,一旦轻信,可能被销售人员的危言耸听吓到,购买不必要的产品;三是慎重选择,妥善保存凭证,要选择设备较好、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医疗美容经营许可证等审批手续齐全的,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美容机构。在购买产品、办理美容卡、接受美容服务时,应向美容院索要购物凭证或者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作为申诉书面证据。
陷阱一:有些护肤品可媲美肉毒素
真相是:没有任何研究证明护肤品能起到哪怕一点点肉毒素、填充注射、激光嫩肤或其他美容手术的作用。不管护肤品成分如何、广告多大,这点都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肉毒素本身,如果抹在脸上而不是注射进肌肉里,都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陷阱二:青春痘会随着年龄增长消失
真相是:女性在30岁、40岁、50岁甚至60岁都会长青春痘,而不仅仅是在青春期,治疗方式也是一样的。不是每个长青春痘的青少年都会随着年龄增长好转,而且就算青春期的时候皮肤很好也不意味着以后就不会长青春痘,也许更年期会长。
陷阱三:贵的化妆品比便宜的好
真相是:不管哪个价位的产品都有好有坏。一切需要依据配方判断,而不是价格。你在护肤品上花多少钱和产品的质量或配方的独特性不能划上等号。那些美容院或者微商给你推荐的昂贵的三无产品不要再使用了!你的脸不是试验田!
陷阱四:天然成分一定比合成成分好
真相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既没有事实基础,也没有科学根据。“天然”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含糊,在使用上也没有严格的规范,化妆品公司可以任意地使用这个术语。而且,不能仅仅因为一种成分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或者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就认为它对皮肤有帮助;反过来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化学合成的成分就一定有坏处。
陷阱五:清凉的感觉说明产品起效
真相是:清凉或刺痛仅仅意味着皮肤受到了刺激。我们熟悉的刺痛的感觉只是皮肤对刺激产生反应,引发炎症。
陷阱六:黑头可以擦洗掉
真相是:黑头是擦不掉的,至少不能完全擦掉。磨砂膏可以去除黑头的表面部分,但对毛孔内的部分却无能为力,所以很快黑头又会显现出来。就好像拔草,如果不除根的话,杂草几乎会立刻卷土重来,和以前一样讨厌。
陷阱七:受损的头发可以被修复
真相是:100%错!多少洗护产品吹嘘它们可以修复或“重建”受损秀发,实质上却只要洗过一次或者天气发生变化,头发马上恢复原状?护发素、造型膏、柔顺精华等产品只是让头发摸上去感觉像被修复了(有时候外观也有所改善),但头发一旦受损,便没有回头之路。唯一能“修复”受损发质的办法发是剪掉受损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不要有贪便宜的心理,不要轻易相信路边“免费美容”的推荐哦!
朋友圈变大卖场坑不少
在微信朋友圈上开个“微店”的经营形式早就流行起来,面膜、手机、零食、装饰品等等商品的购物广告在朋友圈里发布,但因朋友圈购物被“坑”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临近“3·15”,提醒广大消费者,微信朋友圈上的商品交易属于人对人的交易,未经第三方平台,应尽量到有保障的电商平台购物。
一是选择“靠谱”微商,安全消费。最好选择在当地既有实体销售店面又能提供“微商”服务的商家,其所提供的商品要有质量上的保障、有正规的进货渠道、有合理的价格,可以有效降低因路途远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损耗。消协不建议采用“一对一”的微信消费方式。因为产生消费纠纷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对方是否有经营资格、商品的来源是否正规、商品的质量如何等,消费者很难获得较为全面、客观、真实的商品信息,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一但出现了消费纠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消费者一旦被对方“拉黑”,就几乎无法再与对方取得联系。
二是保留“有效”证据,科学维权。在采用微信消费方式时,消费者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对方及商品的信息。如微商的微信号或销售群的微信号,销售者的联系电话、销售地址、取货地址、所售商品的有关信息(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保留交易记录,订货、售后(收货、验货、退换货约定)等聊天记录的截屏图片;最好能提供销售凭证,凭证上所售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与实际产品一致,销售凭证的抬头、公章是否与商家名称一致(此证据对于在实体店消费同样适用)。拥有这些信息的消费者往往在发生消费纠纷时能够获得有效的维权。
三是选择“正确”的维权方式。消费者购买商品产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要及时拨打当地12315举报电话或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手机APP登录到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